
2019年戛纳电影节展示非洲电影遗产
infocus_cinema_erittrea.jpg

自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非洲电影人一直试图通过从非洲大陆历史和文化的本土视角,挑战有关非洲遗产和创造力的殖民叙事。音乐家、作家、视觉艺术家、舞蹈家、剧作家、演员等各界人士都参加了这场争取尊严和自由的斗争。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泛非电影人联合会(FEPACI)于5月19-21日举办了非洲电影遗产项目(AFHP)展示。该项目由泛非电影工作者联盟(FEPACI)、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电影基金会及其附属机构博洛尼亚电影资料馆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举办,旨在修复和保存50部具有重大历史、文化和艺术意义的非洲电影。
从非洲电影诞生之日起,这里的电影工作者就把电影作为一种手段,以期提高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并帮助他们为民族独立做好准备。对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说,许多非洲经典电影可以被看作是教育/文化的产物,这些电影一方面分享知识,另一方面将信息烙入电影观众的情感记忆。
教科文组织深知历史与艺术之间的紧密联系的重要性,于2015年10月在“非洲通史”项目之下设立了国际艺术家联盟。该联盟致力于向公众,特别是青年人宣传《非洲通史》的关键信息。《非洲通史》由教科文组织历时35年编纂,时至今日仍在继续。这一庞大的知识体系通过非洲人的声音表达了整个非洲的历史:从人类诞生之初到当今非洲人及其散居世界各地的侨民所面临的挑战。
非洲电影遗产项目参与戛纳电影节是一次展示和推广该项目的重要契机。今年特别关注了非洲电影史上一些重要电影人的4部主要电影。包括毛里塔尼亚导演翁多(Med Hondo)的《啊,太阳》(Soleil Ô,1970),阿尔及利亚导演拉赫达尔-哈米纳(Mohammed Lakhdar-Hamina)的《烽火岁月志》(Chronique des années de braise,1975),科特迪瓦先锋导演巴索里(Timite Bassori)的《带刀的女人》(La Femme au couteau,1969),以及喀麦隆标新派导演狄孔格-皮帕(Jean-Pierre Dikongue-Pipa)的《别人的孩子》(Muna Moto,1975)。
泛非电影工作者联盟于1970年在突尼斯成立,由塞姆班(Ousmane Sembene)、维埃拉(Paulin Soumanou Vieyra)和切里亚(Tahar Cheriaa)等电影先驱创立。泛非电影人联盟是来自非洲不同地区和侨居海外的电影人的声音。它与其附属国家机构和成员合作,利用政策和行动、方案和项目,为非洲人在非洲的电影制作和视听媒体方面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和基础设施。非洲联盟非洲视听电影委员会(AU)和瓦加杜古非洲电影中心(CAO)的成立是泛非电影人联盟取得的两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
联系人:Tabué Nguma, UNESCO, t.nguma@unesc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