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You are viewing an archived web page, collected at the request of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 using Archive-It. This page was captured on 20:57:39 Dec 04, 2020, and is part of the UNESCO collection.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 page may be out of date. See All versions of this archived page.
Loading media information hide

于人之思想中构建和平

广角

印度:偷盗文物问题依然严峻

cou_03_20_wide_angle_inde_web.jpg

Khana Mihirer Dhipi遗址,毗邻Chandraketugarh,二者同属一处公元前二世纪的考古聚落。

全球文物市场对于印度艺术品的需求持续增长,印度为此制定了严格的法律,力图遏制本国考古和文化遗产的非法出口。但贫穷滋生了抢掠,对于历史古迹的保护措施又不够完善,要实施这些法律困难重重。

萨玛伊塔·班纳吉(Samayita Banerjee)
印度阿育王大学研究学者,关注考古、遗产和保护工作,2018年获得Sahapedi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奖学金

在西孟加拉邦北24县,距离加尔各答大约30千米的地方,有一座小村庄Berachampa,村庄附近掩映着印度东部最重要的沿海古城遗迹。

这处遗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二世纪,如今已经完全看不出当年的风采。Chandraketugarh是机构失职、研究不足和保护不力的典型实例,直观地反映出了正在损害印度考古遗产的诸多问题。从这处遗址劫掠来的无数文物散失在世界各地,现已流入顶级博物馆和私人收藏。

不过,印度的确为保护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建立了机制。1972年《文物和艺术珍品保护法》(1976年修订,简称《文物法》)禁止出口任何品类的考古文物,并且对个人所有权作出了更加严格的规定。考古文物和考古遗址一律归国家所有。此后印度还一度全力追缴被盗的国家文物。

然而,就在《文物法》颁行之后的短短几年内,即1977至1979年,据报发生了大约3000起文物盗窃案。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估计,截至1989年已有超过50000件艺术品被偷运出印度。但官员们也承认,要获得准确数据是不可能的。

劫掠行为由来已久

印度文物遭受抢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更久以前。与当今为了谋求经济利益的抢劫行为不同,殖民统治者在征服了印度次大陆的当地民众之后,曾光明正大地将文物据为己有。

现隶属于文化部的印度考古调查局(ASI)设立于1861年,当时正值英国统治期间。这家机构的设立宗旨是保护印度的文化遗产,维护古迹文物,并对考古遗址进行研究和监测 。

考古调查局负责保护和维护从史前时代到殖民时期各个年代的3650处古迹。执法不力始终是一个大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人手不足,无法确保历史古迹和遗址得到充分保护。

印度寺庙和考古遗址中的有些珍宝被人在光天化日之下盗走。1965至1970年,中央邦卡久拉霍神庙(昌德拉王朝在950至1050年建造,1986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100多件性爱石雕被盗。就连本该防范严密的博物馆也没能幸免。1968年,125件古董珠宝和32枚稀有金币从新德里国家博物馆神秘失踪。

偶然发现

大部分走私艺术品在西方出售,其中有许多被博物馆收藏。这些文物通常附有伪造的证明文件,主要通过海上运输偷运出境,意在避开机场的严格检查。

许多遗址的命运掌握在当地文物研究者和收藏家手中,这些人同时还是考古学家。西孟加拉邦南部的孙德尔本斯红树林是全球面积最大的红树林,这片森林中和周边一带散布着数十处遗址,尽管其中许多处已在当地复杂多变的河流水系的不断冲刷之下被毁,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由西孟加拉邦考古局和考古调查局东区分部发掘保存。

不过,与此相比,更多的艺术品是被渔民和当地人在孙德尔本斯红树林的核心地带找到的。这些偶然的发现随后就会落入文物经销商的手中,如果幸运的话,也可能辗转流向当地的古玩收藏家或是进入博物馆。没有定期举行的公开拍卖,博物馆疏于审核,发现者找不到其他合法途经来确定文物的市场价值,所有这些都促成了非法贩运。

遗产教育

向未经认证或是没有执照的经销商购买文物,属于非法行为。但在印度,大多数文物是农民或建筑工人发现的,最终都会被中间商收购。这些中间商是地下网络的一部分,他们先是向发现者支付最低报酬,再转手将文物卖给出价最高者。严格的法律反倒适得其反。

必须向当地人传授关于乡土故里的基本历史知识,特别是在学校里,这比制定法律法规更重要。归根结底,假如人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在保护什么,又为什么要去保护它呢?

其次,要帮助发现者了解艺术品的经济价值和历史意义,要让他们知道,可以从政府主管部门那里领取更高的补偿。事实上,贫困依然是掠夺遗产背后的根本问题。

除了将考古知识和遗产保护纳入教育,还不妨动员村务委员会和区议会中的当地政界人士也参与进来,以便提高警惕并监控那些当下可以自由出入历史古迹的当地工作人员。邦政府的相关部门和博物馆首先要做的,是审查收藏和发现的文物,并登记造册。

对于印度和其他亚洲艺术品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根本原因是富裕的“需求”国与贫困的“来源”国之间截然对立的关系。其实只需立即采取一些简单措施,就可以限制所谓贫困国家的货源。如果不这么做,印度民众或将很快失去本国丰富的历史遗产。

 

拓展阅读:

《死亡之城:摩亨佐—达罗之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1965年6月
《教科文组织与印度的六十年情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特刊,2009年11月

 

订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阅读发人深省的时事文章,数字版免费。

在社交网络上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微博、微信公众号“联合国教科文信使”、TwitterFacebook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