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You are viewing an archived web page, collected at the request of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 using Archive-It. This page was captured on 02:31:28 Dec 05, 2020, and is part of the UNESCO collection.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 page may be out of date. See All versions of this archived page.
Loading media information hide

于人之思想中构建和平

影像

大河奔流的土地

cou_01_19_zoom_01_web.jpg

捕鱼是村民们赖以生存的主要来源。

摄影:萨克尔·普罗蒂克
文字:卡捷琳娜·马尔克洛娃

21 世纪初,孟加拉国摄影师萨克尔· 普 罗 蒂 克(Sarker Protick) 当 时 还 是 一 名 高 中 生, 他 读 到 了玛 尼 克 · 班 多 帕 德 亚 亚 (Manik Bandopadhyaya) 的小说《博多河上的船夫》。这是 20 世纪孟加拉语文学的经典之作,书中描述了人与水之间的独特关系——河水带来繁荣昌盛, 也召来灭顶之灾。普罗蒂克对此并不陌生。与 1.62 亿同胞一样,他出生在大河奔流之地,季风决定了他的生活节奏——每年五月至九月间,季风带来的雨水会淹没三分之一的国土。

洪水给这片土地和人民带来了破坏性影响,其破坏性不亚于河流侵蚀, 后者导致每年损失耕地 15 至 35 平方千米。* 但洪水也在孟加拉国与印度共有的孟加拉三角洲造就了肥沃的土地。

孟加拉国的 230 条河流带来了大量沉积物,这片土地通风良好,又得到灌溉,吸引农民甘冒风险在河两岸定居下来。“朝为国王,暮成乞丐”。在洪水中失去一切的农民唱着这首歌, 回到河边重建家园。

在这片得于洪水、又毁于洪水的土地上,孟加拉人显现出令人惊叹的生存能力,深深吸引着当时还是一名学生的普罗蒂克。几年后,他成为一名职业摄影师,从印度恒河汇入孟加拉国河流的孟印边境开始,沿着波涛汹涌的博多河开始了一段旅程。

2011 年 11 月 3 日夜间,他亲眼看到汪洋中的一段河堤突然崩塌。普罗蒂克说:“突然之间,上学时曾经读到过的河流侵蚀现象就残酷地发生在我眼前。”这次事故发生在依苏瓦迪乡。“我看到这些人失去了家园和土地,失去了一切……,同时也看到他们依然坚强乐观,依然顽强地生活,这让我深受感动。”来自达卡的普罗蒂克在七年间多次返回这里,完成了他的系列摄影作品——《河流和失落的土地》。

在普罗蒂克的作品中,伊苏瓦迪的天空总是阴雨朦胧。他说:“我的照片讲述的是被河流吞噬、消失不见的土地。我希望这些照片能够传达出某种忧思和失落。这一系列作品显示出人类在自然面前不堪一击,同时也展现了生命的生生不息,我非常希望能够在自己的作品中探索生命的奥义。” 每当季风过后,水中会冒出一些季节性岛屿,让刚刚失去土地的数千民众有了暂时的安身之地。**

人类竭尽全力去适应逆境,但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这些逆境在日趋恶化。

孟加拉国大部分国土地势平坦, 极易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极端天气事件数量增加,强度加剧,再加之喜马拉雅冰川(孟加拉三角洲河流的发源地)加速融化,使得孟加拉国成为全球最脆弱的国家之一。

从萨克尔·普罗蒂克的照片中可以看到,脆弱的平衡正面临严峻的考验。

 

《信使》杂志谨以此图片报道纪念3月22日“世界水日”。

*根据国别流离失所监测中心(IDMC)的数据,2017年约有95万人因极端天气事件而流离失所。
**根据法国杂志《人类与迁徙》(Hommes&migrations),2010年有500万人生活在这些临时岛屿上。

Protick Sarker的官方网站

在短暂形成的岛屿上的一对父子,这里草木丰盈,有利于发展乳品业。

年幼的布利斯提(Brishty)独自坐着,因为河流侵蚀,他们一家人不得不背井离乡。

在河流泛滥之后,肖姆·纳特·库玛尔(Shom Nath Kumar)变得一无所有,他永远地离开了自己的村庄。

这家人失去了土地,他们从陆地区搬到这里,在河塘或者说在季风过后形成的岛上定居。

尽管前景难料,但短暂形成的小岛或者河塘依然吸引着农民来到这里。

两名男子沿着坍塌的河岸小心翼翼地前行。

放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