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记忆
mow_top_project_picture_938x372_final.jpg

© UNESCO/Athina Gkouma
世界记忆
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发起了世界记忆计划,起因是人们日渐意识到世界各地文献遗产的保存和获取状况堪忧。战争、社会动荡和资源匮乏加剧了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全球许多重要文献藏品遭受了厄运,其背后的因素有抢劫和散发、非法贸易、破坏、存放环境不当和资金不足等。许多文献永远消失了,还有很多濒临灭绝。幸运的是,不时有遗失的文献遗产重见天日。
1993年,世界记忆计划国际咨询委员会(IAC)在波兰普尔图斯克举行了会议。该委员会制定了一项行动计划,肯定了教科文组织作为协调员和催化剂的作用,以提高政府、国际组织和基金会的认识,并培育有利于实施项目的伙伴关系。技术分委员会和销售分委员会相继成立。委员会与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签定了一份合同,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和国际档案馆理事会(ICA)对彻底损毁的图书馆和档案馆藏书清单进行了汇编,世界记忆计划《一般准则》起草工作就此开始。教科文组织还通过各全国委员会编写了一份图书馆和档案馆濒危藏书清单以及一份世界各国电影遗产名录。
同时,一系列利用现代科技在其他媒体上复制原始文献遗产的试点项目开始实施。(例如,将记载着欧洲多个民族起源的13世纪拉齐维乌家族档案制成CD-ROM光盘的项目,以及将拉丁美洲七国的报纸制成微缩胶卷的 “伊比利亚美洲回忆录”项目等)。这些项目方便了这些文献遗产的获取,并对其保护做出了贡献。
此后,世界记忆计划国际咨询委员会每两年举行一次会议。目前全球已经建立了数个世界记忆国家委员会。
《世界记忆名录》在某种程度上是世界记忆计划最为公众所熟知的部分,它由1995通过的《一般准则》设立。国际咨询委员会历届会议批准的新增项目扩充了该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