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合作:为什么要在科学领域合作?成效与示例

科研合作如何给人类带来和平与进步?教科文组织支持的6个倡议或许可以说明原因: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
scientist in a lab
Last update:9 September 2022

人类需要更强有力的科学合作

这是艺术史上最古老的谜团之一:有一幅《圣母子》画作通常被认为是拉斐尔的作品,但是几个世纪以来,没有人能够肯定它确实出自这位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之手。

在这几百年里,这幅画作已经多次易手。它先是成为教皇的财产,接着在意大利战役期间被拿破仑掠夺,然后在20世纪30年代最终在布拉格进入私人收藏,从公众视野中消失。

这幅画就此被遗忘,直到2020年,装备着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开发的粒子探测器的机器人扫描仪核实,画布上的笔触确实属于拉斐尔本人。

通过粒子探测对拉斐尔的画作进行认证,这只是从瑞士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实验室走向日常生活的众多科学发现之一。其重要成就还包括万维网和医疗扫描仪。

自1954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主持下成立以来,该综合性实验室是全球最大的科学设施之一,一直是来自其21个成员国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学生以及来自其他国家的访问学者的家园。

落成六十多年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已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科学合作典范之一。它的诞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科学和科学外交领域的首批重大举措之一,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破坏之后寻求原子能和平利用的外交答案。今天,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已成为研究合作的典范,体现了我们应对世界面临的全球挑战所需的“同一个地球”方针。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这样的场所不仅丰富了人类知识,而且提供了成为未来技术思想源泉的知识。

Fabiola Gianotti法比奥拉·贾诺蒂,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总干事

科学外交之路

Sciences_1955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科学实验室的想法开始浮现。人们认为,这种努力将使曾经的交战国团结起来,重建合作,并取得卓越的科学成就。

在美国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伊西多·拉比(Isidor Rabi)的提议下,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于4年后成立。

随着世界从战火的蹂躏中走出来,科学外交的想法开始越来越受欢迎。1955年8月,联合国和平利用原子能国际会议——即“原子能服务和平”——在日内瓦举行,包括一些科学家在内的苏联代表团出席了会议。这是首次有多位苏联粒子物理学科学家组团参加在西方举行的科学会议。专题讨论会为科学家们提供了私下交流的机会。参加会议的几位苏联物理学家继续在他们的国家担任重要角色,他们的工作开始被翻译成英文并在西方出版。

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为蓝图,推动科学家之间的全球合作成为教科文组织的重要使命之一,并为支持其它将科技优势与科学外交相结合的机构铺平了道路。特别是在没有其他官方途径的情况下,科学外交有助于在社会之间建立联系和加强关系。之后,在关系紧张国家之间,或者甚至在没有联系的国家之间,科学被用来加强或建立联系。

教科文组织应该成为世界科学的催化剂。我并不是说教科文组织应该管理这些研究中心,而是它应该制定初始计划,扶持它们启动,并关注其运行。

Isidor Rabi伊西多·拉比,美国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科学界:连接东西方

UNESCO_Sciences_1964

尽管冷战继续加剧,但科学合作项目证明了科学合作能够超越政治或宗教考量,在国家和同行之间建立起联系。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诞生十年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创建的另一个项目为东西方科学家之间提供了难得的交流渠道。

1960年,来自巴基斯坦的34岁物理学家、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萨拉姆(Abdus Salam)建议成立一个国际理论物理研究所,以帮助推进科学专业知识。

萨拉姆坚信“科学思想及其创造是人类共同的遗产”。然而,当时发展中国家以及发达小国的研究人员在提高知识和强化技能上面临障碍。

1964年,根据教科文组织、意大利政府和国际原子能机构之间的协议,在意大利的里雅斯特成立了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他的提议成为现实。

几十年来,国际理论物理中心为发展中国家科学家提供了进一步发展职业生涯所需的继续教育和技能。许多毕业生在祖国的主要大学任教,领导关键研究中心,并因其对科学的贡献而得到认可。

国际科学合作再举例:地球土壤的全球愿景

UNESCO_Sciences_LinkingEastToWest

在非洲和亚洲此起彼伏的去殖民化浪潮,1960年代成为联合国的“发展十年”。当时土壤侵蚀及其对全球粮食供应构成的威胁是环保主义者的主要关注点,就像今天全球变暖对21世纪公民来说一样。

世界需要一张全球地图来全面评估其土壤资源,然而当时国际土壤分类体系还没有建立。事实上,多个相互竞争的区域分类存在于不同国家,还有些国家正在制定自己的国家体系。只有国际合作才能产生具有世界合法性的可靠知识,并铲除此前阻碍国际科学传播的术语藩篱。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支持的《世界土壤地图》于1961年启动。数月之后,肯尼迪总统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1960年代为发展十年。

大力神项目(The Herculean)历时20年完成,现在以数字形式提供。项目是来自不同国家的众多土壤科学家之间全球合作的结果,他们共同努力开发了一个新的国际分类系统。直到最近,它还是地球土壤资源的唯一全球概述,也是科学合作将世界团结在一起的具体例证。

科学合作的益处:人类与生物圈

UNESCO_Sciences_1971

到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全球环境问题已成为焦点。战后经济繁荣带来了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无止境欲求,推高污染程度,许多环境栖息地濒临丧失。

1971年,来自世界各地的约4000名科学家在《芒通信函》中提醒联合国秘书长,根据可用资源的比例,地球已经不堪人口负载。

人类该如何在保护其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同时持续发展?为了帮助回答这个问题,教科文组织于1971年启动了“人与生物圈”计划(MAB)。

在引领可持续发展理念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斯德哥尔摩会议召开前一年,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提议划定一些区域,致力于通过可持续社会经济发展保护自然,同时尊重当地文化和传统。这显然是一种革命性的自然保护策略,阐明保护自然并不意味着建立全然孤立的公园和保护区,而是探索和推广以可持续的方式来管理资源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区域被称为生物圈保护区。自该计划诞生以来,这些保护区促进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平与平衡共存,以及社会的发展和对自然及地质遗产的尊重。每个保护区都支持多个领域的项目,如可持续旅游业、有机生产,以及最重要科学研究。

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教科文组织为研究与发展、能力建设和合作网络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平台,在全球131个国家的727个生物圈保护区(截至2021年)共享信息,有2.6亿人口生活在生物圈保护区中。这些保护区是“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场所”,提供了人类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证据,发展了调和人类与地球关系的做法和技能。

科学家如何合作?科学促进中东和平

UNESCO_Sciences_2017

中东国家有许多共同的属性,如语言、宗教、历史、文化和共同愿景。然而,纵观近代史,该区域的发展一直受制于政治不稳定和冲突。

帮助他们合理建设一个政府间组织,以科学的名义搁置历史和政治分歧,成为教科文组织在新千年的使命。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中东同步加速器光源实验科学与应用国际科学研究中心(SESAME)于2017年成为现实。

该实验室坐落在约旦,在从生物学到考古学等多个领域帮助该地区科研人员开展世界一流的科学研究。

这种高级别的科学合作正在帮助促进该区域的和平文化。来自塞浦路斯、埃及、伊朗、以色列、约旦、巴基斯坦、巴勒斯坦和土耳其这八个正式成员国的科学家正在SESAME社区内共同努力,用他们的行动证明科学可以成为一门共同语言。

我们正努力利用科学在该地区推动相互理解。该项目非常特别。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自己的伤口,自己的疮疤。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景,那就是造福该地区人民和全人类。

 

Eliezer Rabinovici埃利泽·拉比诺维奇,以色列SESAME委员会主席

开放科学合作,以创新实现可持续未来

UNESCO_Sciences_2019

人类继续面临诸多复杂挑战,任何政府和社区无法独力解决。

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加强合作的必要性,它再次提醒我们,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COVID-19疫苗的开发速度创造了新的历史,部分得益于全球科学合作。

全球领导人中的主流观点认为,科学合作对于应对紧迫的威胁至关重要,例如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消除贫困,以及引入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颠覆性新技术。

为了应对21世纪的复杂挑战,科学需要更加透明、可及和包容。它需要变得开放。

世界上近70%的科学出版物都需要付费或有访问限制。在健康危机期间,在关于COVID-19的出版物的出版物中,这一比例降至30%。这证明科学可以更加透明和更好地共享,以加速研究,造福所有人。

在全球范围内共享科学数据是科学研究的强大的加速器——由于研究人员前所未有的跨境合作,冠状病毒的基因组解码仅耗时3天。

通过开放科学,科学家和工程师可以使用开放许可更广泛地分享他们的出版物、数据、研究材料和科研设施。

通过向其他知识体系开放传统科学,通过与土著和边缘化群体的交流,科学可以更为丰富,造福世界各个角落的所有人。

2021年,教科文组织通过了第一份关于开放科学的全球建议书,希望藉此让知识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以更公平的方式获取的共同利益。

许多科学家从《开放科学建议书》拟定阶段就参与了教科文组织这方面的工作,共同设定全球标准,使开放科学成为不让任何一个国家掉队的现实。

然而,不受限制的科学进步并不总能符合伦理要求。

科学在快速发展,然而关于其对社会潜在影响的各种对话却不一定能跟上节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科文组织一直参与促进对生命科学伦理的国际反思,最终在20世纪90年代创建了科学和技术伦理方案。

教科文组织将人类基因组视为“人类的遗产”,应加以保护并传给子孙后代。科学的所有进步都需要从人权角度加以衡量。

教科文组织的科学倡议

我们的倡议进程

1954年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 推进技术前沿

每天,成千上万的工程师、技术人员和科学家致力于开发可以与社会分享的新技术和专业知识。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IERN)还与行业合作——包括大公司,中小企业或初创企业——并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合作,例如政策制定者,特别是那些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成员国开展活动的利益相关者。

了解更多

1961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粮农组织  《世界土壤地图》

粮农组织《世界土壤数字地图》是粮农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土壤地图》的数字化版本,原纸质版本以1:500万的比例制作。它显示了4931 个由土壤关联组成的制图单元,这些关联是不同土壤类型的混合。

了解更多

1964年

国际理论物理中心

阿卜杜勒萨拉姆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是一个物理和数学科学国际研究机构,根据意大利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之间的三方协定运作。

了解更多

1971年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下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为不同生态、社会和经济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案。它们通过参与性对话、知识共享、减少贫穷和改善人类福祉、尊重文化价值观和社会应对变化的能力等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融合,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为落实《2030年议程》及其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做出贡献。

了解更多

2017年

中东同步加速器光源实验科学与应用国际科学研究中心

中东同步加速器光源实验科学与应用国际科学研究中心(SESAME)是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同步加速器光源室,也是中东地区的首个此类中心,于2017年5月16日在约旦艾伦落成。这一开创性项目是在教科文组织主持下,经过14年辛勤努力建成。它将8个国家团结在一起,以实现双重目标:巩固该地区的科技优势,并在具有不同文化、政治和宗教背景的科学家之间建立跨境合作、对话和理解。

了解更多

2021年

2021年11月,出席教科文组织大会的193个国家通过了第一个开放科学国际框架。通过使科学更加透明和可及,教科文组织关于开放科学的建议书将使科学更加公平和包容。通过开放科学,科学家和工程师使用开放许可更广泛地共享他们的出版物和数据、软件甚至硬件。因此,开放科学应能加强国际科学合作。

了解更多